罗雪雪:从学生到海归的八年

2013-05-09

浏览次数

本文为海归中心之海归访谈第三站记录

 

罗雪雪,女。浙江金华人。

2012年至今,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海归中心理事

2010年至今,某股权投资公司董事长助理

2009年,任职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是目前欧洲市值最大的银行

2008年,实习在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是150多个成员国中唯一来自中国的实习生
2007
年,在德国比乐费尔德大学交流学习

2006年,获欧盟项目奖学金赴法留学,就读于巴黎第一大学

2005年,在俄罗斯联邦莫斯科航天航空大学交流学习

2002年,考入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统计学专业

袅袅咖啡茶香,幽幽琴声佳人。218日晚,在黄龙商务圈的幽静一隅,我见到了罗雪雪,精致的妆容,带着亲和的微笑,和在她身上带着的那种走遍大半个欧洲、拥有非凡经历的历练。几番交谈之后,更觉在其江南女子惯有的婉约下,为人却颇有燕赵遗风,个性爽朗,让我有些惴惴不安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平静下来。

今夜纱窗滴翠,明日雪梅微醉。回首时,她留下了遍布欧洲的足迹,从莫斯科到巴黎,从日内瓦到马德里,承载着不同的故事,书写下一个中国姑娘绽放美丽的自信点滴。回归故土,往日西方繁景化为一纸斑驳,徜徉在国内金融界她展开爽朗的笑容:“我的愿望是开一家咖啡馆,和有学识的人聊聊天。”所学济天下,直中取富贵,可;卸甲归田园,往来皆鸿儒,亦可,如是而已。

那么,让我们听听年轻的她从学生到海归的八年故事。

 

2005年,我参加了爱因斯特(国际大学生实习联合会)项目。当提供的项目列表下来的时候,我发现俄罗斯联邦莫斯科航天航空大学的OFFER恰好是与我所在的统计专业相关。而且俄罗斯也是我最渴望去的地方之一,她是普希金的祖国,是托尔斯泰最喜欢赤脚站立的土地,是卓娅和保尔情愿献出一切的地方,是茨维塔那娃眼含泪水深深眷恋的家园。

于是我很激动,马上着手申请。从申请递交到被接收,只用了4天时间,刷新了爱因斯特成员申请历史上的记录。接下来办手续的整个过程还算顺利,只是在签证上碰到了一点问题,不过最后也成功解决了。

那年9月是我第一次出国,有点兴奋,还有点惶恐,当没找到机场接机人员的时候,还有点害怕。虽然目的地是自己的理想城市,但是仍然在担心自己是否会因语言不通或者文化不同而难以融入。不过,当我看见两名莫航的同学举着歪歪扭扭的“LUO,莫斯科欢迎你”几个字在焦急等待我的情景,那种担心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友好和欢欣。

莫航已有75年的校史,整个校园呈现给人的更多的是一种古老的感觉:随着岁月的剥蚀有点破损的教学楼,散发着阵阵香味的热狗铺,只有主楼前的那架滑翔机添加了现代的元素。几乎每天十点,我都去莫航的电脑房里编着自己的程序;晚上则根据安排参观教堂和图片展,或者去打打保龄球,来丰富我们的异国生活。

初到莫斯科,首先打动我的可能就是那四通八达的地铁。或许是我饱尝了杭州上海那大路小路塞车的苦头,当我穿行在这井然有序、建筑得一如宫殿般的地铁里时,我简直有些崇拜。这真是了不起的杰作,真正的大手笔。它平抚了城市交通的紧张,换来了莫斯科街道上的疏朗与宁静。地铁无言,却不经意流露了当年的俄罗斯人曾有过怎样的雄心和气魄!

在莫斯科,游玩整个城市也是必不可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普希金国立艺术馆、大剧院、阿尔巴特大街、科络缅思卡亚公园等等。这些中外驰名的地方我都去。莫斯科的一切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韵味:那站在城市中一座座艺术家、科学家的雕像;那在街道上旁若无人衔食的鸽子和麻雀;那在长椅上晾晒往事的悠然老人……慢慢喜欢上了这座真正有味道的城市,一如我尊重那真正有文化的文化人。城市像是一个巨大的容器,装着这里的历史与文化,装着独特的人文形态,装着自己的汤汤水水。

五周的实习时间很快过去了,我怀念莫斯科的一切:莫航里的学生和导师、爱因斯特的实习朋友、楼下看门的会说中文的老爷,还有莫斯科深遂、宁静、超拔的秋天。

之后,就是毕业后通过欧盟项目去的法国。说起来,很幸运,我在决定去荷兰的前一晚拿到了欧盟给的OFFER。荷兰那所学校也很不错,但只给了三分之二的奖学金,兼之自己也很喜欢法国,这个项目还有去德国的学习机会,最终决定去法国,还拿了两个文凭(巴黎一大、德国比乐费尔德大学)回来。

巴黎一大在先贤祠旁边,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法国的计量经济学在欧洲及北美大部分学校都很有名。最初的计量经济学杂志都有英法两个版本,但是随着后来英语的全球化使用,法语版才被取消。总体而言,法国计量经济学非常好,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也相对比较高,我们下一届申请人数就达到了1700多人。

在巴黎读书的时候,我还争取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实习的机会。世贸组织每年都按国籍来招带薪实习生,但不提供食宿。我很幸运获得面试机会并拿到OFFER,成为当年世贸组织 150多个成员国里唯一一个中国实习生,好在老板(直接领导)对中国人的印象不错。我在国际贸易经济统计司国际贸易统计部门协助制作贸易统计年鉴,这些数据都由各国贸易部、中国商务部报上来,与联合国通用。我的毕业论文就使用了这些数据,可惜因为保密性不能被发表。

在世贸组织工作的过程中,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参与的多哈圆桌会议,看到世贸组织总秘书和各国贸易代表七年的努力最终还是化为有限的一些协议,对学经济的我感触颇深。通过这段经历,我还认识了不少小国随员、商务部长等。

我们团队有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的人,当然大部分以欧洲为主。本来世贸组织总部也是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在秘书处,来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就很少,只有十来个。但是每年我们所交的费用却是很高的,没办法,这个是按贸易量确定的。

2009年开始,我开始在欧洲目前市值最大的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工作,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看过《华尔街》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操盘手(trader),还有交易员(sales executive)。我的工作就是面对着四台电脑,带着两个听筒,一边听着操盘手的报价,一边思考差价回复给客户。这个工作完全要靠你对市场把握,还要求你的反应要特别快,市场瞬息变幻。我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上班,中午只吃一个三明治。眼睛近视在短短时间内就上升了200度,到周末的时候,双眼都是红红的。不过当时我每天都要处理上百个交易额很大的单子,一个操作下去就是上百万欧元,感觉特别酷。

我当时在的投行部的固定收益销售部门面向瑞士、英国,卢森堡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承销并销售欧洲和拉丁美洲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及金融衍生品ABS, RMBS等,多次在日内瓦和苏黎世举办债券投资者会议,接见伦敦及荷兰债券投资重要客户。工作要求我时常出差去瑞士、苏黎世等国家。在那些国家,很小的银行都有很大的资产,且对拉美的业务有不错的了解,我们通过路演(road show)等方式推广,生意一直很好。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没法比。有钱有时候不代表发达。中国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与国际接轨。固定收益产品在国内只占4~5%,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就如ABS,只有2008年的时候有过一支。这就是为什么我回国想做这一块而没有做。

桑坦德银行是西班牙最大的银行,欧洲目前市值最大的银行,在短短30年内扩张得很厉害,从入股荷兰银行,收购英美多家银行到垄断拉美,每次扩张的时机都非常准。银行发展也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需要杠杆,但如果控制不好,保障性措施没有做好,就会容易出问题。桑坦德银行坏账很少,因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对他的损害也相对比较小。

西班牙农村金融这一块做得非常好,目前这个银行正在和中国建行在汽车金融和农村金融方方面展开合作。

一年后我就拿到了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给的终身制合同(Permanent OFFER)。但还是觉得国内金融市场还非常大,再加上其他一些考虑,最终选择回国发展。

回来后我曾经短期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后来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目前这家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因为主要的股东分别拥有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和本土资源,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我融入中国并且可以很好发展的平台。

经历了还算是精彩的经历后,我想从中段期来说,希望能够掌管一到两个基金。其实,我觉得研究型的东西并不适合我,我比较适合发散性、综合性、管理性的工作,能够给我一个平台去发挥的那种。因为我也有很好的亲和力;还有就是耐心和韧性。我以前是长跑健将,每次800米考试能跑到250秒内(310秒满分),这个并不因为我自身身体素质,而是因为我的韧性。我只要确定一件事情有意义,就不会半途而废,会一直坚持下去。

长远来说,我的愿望是开一家咖啡馆或书吧,能够与有学识的人聊聊天,有空周游世界。或者,去制作一个旅游平台,为顾客打造私人旅游计划定制的高端平台。

当然,在海外有一定的时间,走过不少地方。对欧洲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接触。大而言之,感受到法国崇尚人文精神、崇尚民主。比如达赖事件等其实也并不像国内人所想的夹杂着很多政治性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拥有华夏五千年悠悠长远的文明,为什么现在我们有了比较后,反而在国内感觉到思想文化的贫瘠呢?这个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并力图改变的。小而言之,在欧洲的那些年我一年才能回家一趟;远离故土,这时候才想起应该好好孝顺父母。于是开始为父母着想,每到一个地方也会精心为父母准备礼物。可以说,在欧洲的经历使我完成从关注自己到关注家人的彻底转变。

最后,我还是想说说海归中心。社会交往是人在精神世界的一种需求,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除了父母家人,不忘老朋友同时也希望结交新朋友。海归中心就是这么一个圈子。海归中心的发起人都是我朋友,我很早就关注海归中心以及浙大校友会、法兰西论坛等圈子;去年我正式加入海归中心,也做了一点点事情。虽然可能有些朋友加盟海归中心是因为它的海内外资源,但我想作为我们有着曾经相同的经历,更容易让我们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心灵休憩的地方。海归中心不但有一般人所想象的海归创业投资方面的事情可做,更是一个充满关爱的地方,它关注每位海归朋友的需要,让海归们生活得更美好。

 

 

 

上一篇:祝贺本会海归中心常务理事裘涵《技术标准化研究新论》出版

下一篇:沈炜:从供应链漫谈中欧商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