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随笔:父亲节出现的一些文字

2014-06-18

浏览次数

要不是别人提醒,还真不知道今天是父亲节。这是个洋节,好像只有人家洋人才知道人有父亲似的。想到“父父子子”这种话我们老祖宗三千年之前就反复说了,但偏没有发明个父亲节,文章没有做足,很有些愤愤。

有人告诉我台湾还有个八月八日的“爸爸节”,据说还是一九四五年中华民国的新发明,传至今日未有散架,但我想,可能也是式微了,难成大气候,敌不过美国。

中午时分,接到女儿从北京发来的短信“爸爸父亲节快乐”,心里高兴,急忙回个“谢谢”,想着女儿大忙,昨夜才在上海电视节的颁奖晚会上见她登台捧奖杯——她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获了金奖;同样,她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大丈夫》《辣妈正传》分获了最佳编剧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这对她这个制片人来说自然是钵满盆满的事,也可想事务之繁忙,但今天飞回北京,依然没忘今天这个日子与我这个做老爹的有关系,一个短信也算是一份很大的孝心了。

没想到的是晚上八点钟,微信里又出现了女儿的文字,竟是一大段,且还带个题目《写给我亲爱的爸爸》,看上去像是一个中学生的习作题。内文是这样的:

 

我读小学的时候,爸爸把我送到了奶奶家,因为那里所好学校,从此我跟父母分开生活六年,我常常想念他们默默流泪;读中学的时候,父母调回杭州,安排我进了名牌中学,由此我失去了和小学同学一起升入中学的机会,难过了一整年;文理分班的时候,爸爸说:如果你考理科,我会为你骄傲,于是我放弃了文科的优异成绩死磕数理化;考大学的时候,我和夏令营的伙伴们约好了考北京,最后还是听了我爸的,报了上外。大学毕业爸爸说能读研还是再考考,我又接着去莫斯科读书。读书的时候怀孕,爸爸说早点成家不是坏事;毕业后不想工作,爸爸说培养你读研究生不是让你在家当家庭主妇的,于是赶我去上班;老公反对我生老二,爸爸说怀了就生下来,生活有困难,爸妈帮你克服;国企工作7年想辞职,爸爸说,人生就是一场经历,去闯闯吧。真的,今天回忆起来,我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爸爸的指点下完成的,我曾有过很多不服,很多气愤,但现在细细回忆起来,又非常感激。谢谢亲爱的爸爸,在此祝你节日快乐!健康平安!

 

很惊奇女儿怎么会来这么一番“细细回忆”,再一想,肯定是她乐了,因为前一天为公司捧回了那么多的奖杯,心里开心,不免就回忆起了自己人生经历里的种种环节与种种选择,认为人生道路走对了,且这一开满了鲜花的道路与我还有所关系。

如若没有这一成功的感受呢,可能,也就不一定能引起这一番“细细回忆”了。

这也对,攀上了一个人生的节点上,不仅是一味地举杯祝贺,而是回头数数脚印,忖忖今后,这算是一种恬淡的心理与成熟的表现,起码不会忘乎所以。

女儿一向是冷静的。

但,若要说做父亲的给了女儿多少人生的教诲与指点,实在是勉强得很。我因为这辈子热衷于舞文弄墨,经常神神叨叨,所以对宝贝女儿的教育也是有所忽略的,至少没有去细心研究各种先进的“家教攻略”,从而眼里有方向心间有蓝图。再说那时候,个人的生活轨迹还很纷乱,为稻粱谋还很费点劲,哪能在家教上用很大的心。而且,那时候国家大环境的硝烟未熄我们也都是知道的,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们那时的日脚还常是灰头灰脸的状态,我们活得很粗糙。

说实话,女儿的成才,都是由她自己一路闯出来的,小学六年都是班长,中学六年也是班长,还是学生会副主席什么的,到了大学又是年年班长,这都是她自己在琢磨学习与生活,她是一个用心的人。

女儿最近几次问我,带着好奇:爸爸我小时候好带不好带?

我说好带,怎么不好带,很听话呢,自小就懂事,幼儿园时期就爱画画,而且是连环画,《小白与她的女儿》《小英与小白》,取名字一律简单,因为再复杂的字不会写;而且画的最后一幅画肯定是“结婚”,画一条红绸子连着一位相公与一位小姐,这说明她对生活逻辑的发展一向抱有乐观的态度,甚至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严重影响着她三十年后的制片态度。

如果一定要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对孩子成长有所正面影响,我想来想去,似乎有两点尚可以略略称道。一是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如果讲故事的图书不容易搞到那就自己编,编出孩子很爱听的那一种,哪怕天花乱坠,让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能有满足的笑容。当然,我的故事里总是有着正能量的。故事的最后一旦出现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四岁的女儿就会插嘴尖叫:“神仙!”她知道善良与正义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战胜一切。这可能就是世界观。

第二,那就是旅游,“行万里路”。虽说八十年代初国家经济与家庭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但我只要一有额外的稿费来源,就愿意铺在航线的云层里或者铮亮的路轨上。全家年年暑期长途出游,吃的是简单的食物,走的却是名山大川。女儿在幼儿班期间就开始到处游历,五岁爬上普陀“观音跳”巨石寻找大士的足印,六岁在五台山现场画一幅水墨熊猫赠送和尚,七岁被九华山的佛教协会副会长一路牵手登山、在黄山素描奇形怪状的松树,这种自小开眼界所带来的种种潜移默化以及处变不惊,估计都是性格的财富。

再多,也想不出其他了。

或者,还有一个家庭氛围的问题。我们的家庭总的来说是一个讲道理的家庭,与粗鲁无关,与不讲责任心无关,可能这也有一种潜移默化。

总之,家庭影响其次,主要还是女儿自己主动经受社会的熏陶,比较从容地认识与把握了这个世界。她要感谢的是上苍与她自己,她要认真延长她的素质。

至于她发给我的这把文字,主要还是对我的某种鼓励,毕竟是父亲节么,她希望我开心与长寿。

在这个美国人发明的节日里,我倒是想起了我自己的父亲,一个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典型的传统父亲。善良、谨小慎微、保持一点小知识分子的才气与傲气,却又在新型政治的压力下不停地写“申诉报告”,改革开放年代获得“平反”后仍然时时告诫子女戒骄戒躁、感恩生活。

我父亲离开人世已十五春秋,但我时时梦里见他,栩栩如生。我曾写一首《父亲》纪念他,此刻,再在这里朗诵一遍,毕竟今天是父亲节么。

 

你在的时候,我走来走去不觉着什么;你离去之后,我才发觉走来走去的,是你的骨架子。

以前我摔跤的一刹那,或者疲累的日子,总是叫:哎哟我的妈!现在,我好几回默默垂泪,用我的双颊,贴住冰凉的世界,轻声唤:

爸爸!

你在信上镂刻的那些笔笔画画,现在已经成为,我周身佩满的刀剑;你受屈时那种阴郁的神情,已成为我思考重大问题之际,必备的密室。

我如果不从你的咳嗽里,看见弯曲的夜空,看见流星如鹰隼一样坠落,看见滴着月光的伤口,我算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呢?

我自幼爱画和平鸽,父亲啊,你却让我这辈子,具有了士兵的形象。蓝墨水,注入弹匣,这是一种具有天空与大海一样颜色的眼泪,而我的心,则始终裹有鸽子的羽绒——就如你,你的一辈子!

现在,我的路也不是很长了,但我一直记得,你最后的背影。而且,我知道,我的不易折断的骨骼,实际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

 

我这首《父亲》,曾经获得过诗评家沈泽宜先生的评点。他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引用在此,作为本文的结语,也算是回答我女儿发来的父亲节文字的一种余韵:“这是一段情感性的话语,从生命成长史上的不同感受回答了一个哲学命题:如何区分父爱与母爱。对此我深有同感。母爱是伟大的,它无私、永恒,牺牲所有不求回报,但偏袒,狭隘;而父亲,以严格的要求、严厉的呵斥表达他的爱,一种深沉、广博的关怀和期待。对一个儿子来说,这种终究会被理解的父爱尤为重要。它的伟大在于能不断发现新的内涵,让儿子终生铭记。我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集被亚洲命名为《父亲,父亲》。”

父亲节出现了这么一把文字,骨碌碌满地滚,摸上去质地都很硬朗。这种硬实,也与“父亲”这两个字的蕴含相仿。

上一篇:一个医生来养鸡,只能养出“贵妃鸡”

下一篇:长篇电视剧《邓小平》有望八月登陆央视——访谈长篇电视剧《邓小平》编剧之一黄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