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合作部 > 会员风采 >

那些生活在麻省理工的中国孩子们(报道本会秘书长规划未来的故事)

2013-10-08

浏览次数

用句通俗的话来说,这是一所“神一样的大学”。

名声赫赫的本·伯南克、钱学森、贝聿铭等人,都是麻省理工学院校友。至2007年的统计显示,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此学习或工作。

麻省理工(英文简称: 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校训是“手脑并用,创新世界”(Mens et Manus),英文翻译是:Mind and Hand,素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美誉。在最新的USNEWS全球高校排行榜和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MIT均名列世界第一位;在最新的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名列全球第三位;在2013年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居全美第6位。麻省理工学院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也是世界理工科乃至金融菁英所在地。

麻省理工学院,如同珠峰一般的世界最高学府,难免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印象。

2013年5月22日,正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大一年级的周东亮、洪云祥两名华裔学生放暑假回到中国杭州。两个孩子,一个是中国国籍去美国读高中从美国申请麻省理工,一个是美国国籍在中国读完高中从中国申请麻省理工,各具特点也各有精彩。于是特别约访了他们及其家长,听听他们如何敲开麻省理工大门,分享他们一路的成长故事,也许能给更多的中国孩子以某种启示。

周东亮的故事:十字路口赴美读高中

与大多本科毕业再去读研究生的中国孩子不同,周东亮应该是第一位申请到麻省理工本科的杭州籍学生,这个难度系数相当之高。不过,从路径上来看,他又是去美国读高中后直接申请麻省理工的,若是在国内高中毕业直接申请还要更难。

不管怎样,周东亮的成功首先来自于他一以贯之的优秀:从小他就是一个颇有理科天赋的孩子。在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他拿过华罗庚数学竞赛一等奖;入读杭州建兰中学后,又拿下初中数学竞赛大奖,并被直接保送进在全国也排得进前十名次的重点中学杭二中;在杭二中,他又成为浙江第一批参加美国中学数学联赛AMC的选手之一,且战绩相当不俗。

如果不选择出国,周东亮在国内报考名牌大学,问题应该也不大。转变的契机出现在高二。高一时,周东亮一年学完三年高中物理知识,一门心思备战全国物理竞赛。可高二一开学成绩揭晓时,只拿下了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按现行北大清华保送政策,只有奥赛一等奖选手,才有保送资格。是来年再战奥赛,还是另寻名校升学路?

几乎和奔驰车广告的选择标准一样:The Best,Or Nothing(要么最好,要么不要)。他和父母一商量,很快作出决定:转去美国读高中,直接冲刺世界名校。

他选择的学校是美国纽约州一所私立高中(The Masters School)。“选择这个学校有两个原因,它距离纽约很近,方便生活也方便学习,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镇,可以让人安静学习。另外,这所学校的传统体育强项是击剑。我在国内从小就学习击剑,还创建了杭二中第一个击剑俱乐部。在那里,可以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

就这样,周东亮在高二时转去美国就读11年级,相当于多读一年高中。通过两年努力,他凭借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老师推荐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等多所知名美国大学都录取了他。

在国内知名高中学习过,又去了美国顶尖的私立高中,回忆起这段丰富的高中生活,周东亮认为,“能够顺利进入麻省理工,当然和在国内打下的扎实理科基础分不开,但早早到美国读高中,也的的确确帮助很大。不说别的,美国大学首先就很看重你这样的东西方跨文化教育经历。他们会认为,未来的时代更需要这样能自由穿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

刚到美国读高中时,因为他是转学新生,老师最初曾建议他不要选择太难的数理化课程,怕他吃不消。可一周学习之后,校方就找到他,提出他可以免修校内数学,鼓励他每周两次坐一小时地铁,去纽约曼哈顿的哥伦比亚大学直接选修高等数学微积分Ⅲ。

很多家长和学生以为在国内读书严,到了国外读高中就没有压力了。其实,无论在哪里读书都要比拼实力。十几个同学围着圆桌上课的小班制教育,老师引导、学生发言,密切互动,没有前一天晚上的充分准备,可别想“蒙混过关”。“经济课”要根据纽约股票交易所股市实况进行“模拟炒股”。为完成“历史课”的作业,必须先阅读20多页甚至更多资料。美国学校的奥赛氛围,丝毫也不逊于中国高中。在展露出理科天赋之后,周东亮就得到机会参加美国的物理和数学竞赛,并再次取得不俗战绩。

当然,如果仅仅学习好,麻省理工并不一定会垂青于他。事实上,麻省理工多年来从未录取过一个考试成绩满分的学生。美国大学非常看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比如,即便到了快申请大学的时刻,周东亮所在的学校,每天下午一定也会有两小时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必须选择参加体育校队、社会服务、合唱队等等项目。周东亮也积极去适应这些国内高中没有的内容,想来这也是他能圆梦麻省理工的一个关键。

更难得的是,在美国读书,周东亮结识了一帮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比如其中就有哈萨克斯坦总理的孩子或者沙特石油大王家的亲戚,这份人脉积累及同学资源对一个人的帮助和影响在未来也将不可估量。

进入麻省理工以后,周东亮仍然保持每天两个小时的击剑训练,让身体与学习共同提高效率,而不仅仅是死读书。在美国的大学里,每个人都凭着“热情的驱动力”去主动学习,也会凭着同样的热情去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目前,他所选的四门功课都是全A。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都在网络上开辟了公开课。暑假期间,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都在网络上开辟了公开课,他第一学期学了数学,第二学期学了物理。准备一开学就参加考试,通过后就能拿到学会。想想自己高中时就可以直接到哥大去学数学,这应该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国内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这个夏天,周东亮计划去上海的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NYSE:MS)实习。这家著名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在全球27个国家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麻省理工要到大二之后才选专业,周东亮现在就开始为自己想学的金融积累实践经验。他已经非常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与未来了。

周骏健:儿子的未来需要规划

规划的基因来自周东亮的爸爸周骏健,他现任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秘书长,笑称儿子正是自己“开发”出来最具价值的未来人才。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周骏健就在做外贸,主做日本业务,自学日语成了个“日本通”。因为经常出国,他的视野很开阔,也知道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尽早规划。在他看来,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作用是“心灵”,而父亲的功能是“眼睛”。也就是说,母亲主要影响的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内心获得最完美的成长,而父亲则要激发孩子的热情,推动孩子看向更广阔的外在世界。

周骏健对儿子的“规划”,首先体现在兴趣的引导方面——男孩子一要品质好,二要体育好。学习这件事不用太发愁,周东亮比较有天分,从未在学业上碰到过太大问题,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相当靠前的名次。爸爸没让儿子去上太多课外辅导班,但鼓励儿子好奇探知的天性,因为世界上顶尖的教育都非常看重这种求知欲。周东亮对数学物理这些课程充满了浓厚兴趣,于是爸爸就鼓励儿子去参加很多相应的竞赛,让儿子从竞赛中找到信心与动力。正是这些兴趣的激发与竞赛的释放,为周东亮日后赴美求学累积了强大的竞争力。

周骏健对儿子的“规划”,还表现在一种国内相对稀罕的“玩法”上——击剑。他告诉儿子,光学习好不行,还要全面发展,一定要用自己专长才更受欢迎。周东亮个子不高但非常灵活,爆发力也很强,所以当他初中时接触过击剑以后,几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一是运动量足够大但要拼巧劲;二是讲究精准搏击和心手合一;三是非常优雅,本来就是西方贵族式运动。当时练习击剑,爸爸对儿子的要求是坚持和进步,要玩就玩下去,要玩就玩出来。于是,周东亮从初中练到高中,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了,还在高中创办了校内第一个击剑俱乐部。后来去美国读书时,这个特长、这种坚持、这种组建俱乐部的“影响力”也成为他申请大学的一大亮点。

周骏健对儿子的第三种“规划”,就是尽量让身边人的故事去影响儿子。

周东亮很崇拜表姐夫——他高中时去新加坡留学,然后到美国加州伯克利读大学,毕业后去了香港投资银行。经历了数个跨国大公司后,现在在瑞士信贷工作。周东亮对金融感兴趣,就是觉得表姐夫很神奇,很羡慕他那种“世界公民”式的生活。而之所以决定要去美国读高中继而申请美国大学,是因为早早就听表姐夫讲了留学的种种好处,觉得国外大学环境氛围不知比国内好出多少。这种影响与传承,就是所谓榜样的力量吧。

此外,因为从小学起就在爸爸鼓励下参加各种竞赛,周东亮高中在杭二中就顺理成章地遇到了一位很重要的钟小平老师。

“那位钟老师是专门教物理竞赛课程的,他有个非常了不起的梦想,想要带出一个国际金牌学生来。东亮被他挑中了,跟着他投入了很大精力。后来,周东亮去美国以后,依然在这方面收获很多荣誉——2009~2012,连续四年的美国数学奥林匹克资格;2011&2012,M3全美数学建模大赛任校队队长,半决赛入围;2012,美国物理竞赛半决赛入围;2011&2012,劳伦斯.D.霍普金斯奖、数学杰出奖等等,都与当年钟小平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

杭二中校长叶翠微的教学理念也与周骏健的想法不谋而合。一般国内中学都不舍得放掉好生源,但叶翠微从不阻挡有潜质的好学生出国留学,每年从他手里敲章要出国的学生超过200人,大概占到学校学生总人数的15%以上。在叶翠微看来,优秀学生走向世界是迟早的事情,但有几个与“规划”有关的前提条件很关键——学生有没准备好?比如个人的语言基础、独立生活能力、个人情趣爱好等,当然家庭经济实力也很要紧。

“如果准备都相当充分,那么迟出去还不如早去”——这是叶翠微的观点。

所以,多年以后麻省理工终于选择了周东亮,父子二人因“规划”而终有所获。

周东亮说,其实一开始目标没敢定这么高,是校内的升学指导老师建议他选择麻省理工这样的顶尖名校——这是准确评估;在美国读高中期间,周东亮仍然一直坚持参加数学、物理方面的学科竞赛,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成绩——这是自身实力;周东亮还是学校击剑队主要成员,每天坚持练剑,在社团活动、体育运动方面也有全面发展——这是意志体现;再就是周东亮既接受过中国中学教育也经历过美国高中熏陶,身上天然带有一种跨文化融入能力——这是多元文化。可能, 这就是麻省理工愿意给他机会去实现梦想的最主要动因。

洪云祥的故事:从小我就在跨文化中成长

洪云祥长着一张外国人的脸,他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有趣的跨文化环境里——

“我妈妈是哥伦比亚人,我爸爸是中国人。我妈妈和我说话用西班牙语,我父母平时沟通用英语,我在珠海和天津读书学中文,我还会说粤语。你瞧,我从小就在好几种语言里‘野蛮生长’。因为这种独特的家庭背景,父母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这种‘混血文化’。我童年时最好的伙伴,就是个伊朗和日本混血的男孩。我从小到大,一直和很多不同国家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到麻省理工学院以后,大家背景非常接近,都是‘国际友人’,我和他们很好相处,非常容易就融入进去了。”

因为喜欢物理,云祥其实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认定今后要去麻省理工学院。

之所以喜欢物理,是在他读小学4年级时有个启蒙老师,是个印度人,在中国教英语。这个印度老师大学是学物理专业的,虽然后来没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对物理的兴趣却是很浓。周末时,小云祥经常去他家玩,他从身边事物入手,告诉了小云祥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识。所谓物理,其实就是用科学解释身边世界,让小云祥觉得宇宙实在奥妙无穷,很受启发。以兴趣作为起点,小云祥早早就确定:今后一定要学物理,做和物理有关的事,哪怕去高中当个物理老师也行。

在目标的确立上,同样有过留学经历的父母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与鼓励。是他们告诉云祥,走自己最喜欢的路,不要去跟别人比较。比如选择初中时,那时候他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小学教务主任齐老师鼓励他报读珠海重点中学,他也有所考虑。结果他最终还是选择去了珠海八中,一所离家最近的普通中学。因为父母曾经告诉他——你自己一定清楚:要学物理是因为自己有兴趣,那么不管在哪里都可以一样去获取知识,不管在哪里都可以一样往前行走。你必须知道,这是你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别人的目标,那你就要在自己的兴趣上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当问到云祥为什么会选择麻省理工学院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是:“我一直觉得,麻省理工搞科学是特别棒的学校,同时还是个非常公平的学校。麻省理工很重视学生的潜能,特别喜欢“淘金”。比如有些学校会看重你的出身,也就是要看你以前上过的高中和初中有多好,是不是名校,但麻省理工从来不这样。你可以从一个特别差的学校出来,也可能成绩并不算最好的,但是你所经历的教育生活背景能证明你是有潜力的,麻省理工最终也会选择你。 这叫英雄不问出处,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又是什么特点让麻省理工最终选择了云祥呢?

云祥带着某种“外国人”的率真气质回答:“我觉得自己的最大的不同,可能也是麻省理工最欣赏我的特点就是那种与生俱来的多元文化性。我虽然是美国国籍,但是一路都在中国读书,接受了完整的中国基础教育,对中国社会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其实中国的教育还是蛮有意思的,刚好可以作为对美国大学教育的一个补充。此外,从跨文化背景来看,我一直生活在中文、西班牙语、英文三种语言交织的语境中,而中国和西班牙语流行的南美都是未来最具发展空间的地区,可能麻省理工正是看到了我的这一点特殊性吧。”

洪秀平:我要确保儿子的信心

云祥的爸爸洪秀平也是美国留学生,杭州人,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后在珠海创办了平和英语学校,现在也把学校开到了杭州。

1999年暑假,洪秀平在波士顿打工,他常常去哈佛校园散步、听课。可是临近的麻省理工学院,他从未踏入过,几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一直到2012年儿子申请麻省理工以后,他才发现麻省理工丝毫不逊色于哈佛。中国人熟悉的科学家钱学森、建筑大师贝聿铭、创建搜狐网的张朝阳等,都是麻省理工的毕业生。网上说,每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招生人数不到10人,竞争非常激烈。洪秀平有点为儿子担心,但从未表露出来。2012年12月19日一早,洪秀平发现手机上有儿子凌晨1点22分呼叫记录,立时预感儿子应该拿到了麻省理工录取通知书。打开电脑看到邮件,云祥真的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了,儿子那天整晚上都没有睡觉,实在太激动了。

回想儿子的成长历程,洪秀平总结自己作为父亲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我要确保儿子的信心,让他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灰心丧气。像美国作家海明威说的那样,一个男人可以被打倒,但永远不能被打败。

云祥贪玩好动,尽管灵动聪慧,但不喜欢按部就班的个性,使得实际考试成绩并不好,几次被罚站在教室外。自一次当着同学的面被老师敲了头皮说他上课捣乱后,他委屈地哭着回家,坚决不想再去学校了。

洪秀平去学校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感觉如再回到原来环境,势必产生厌学情绪,便毅然决定休学,让儿子在家休整一段时间,让自己的大姐担任家庭老师,帮云祥在家补习功课。为了确保儿子的学习信心,洪秀平决定让他重读三年级,选择了私立的珠海恒隆小学。他当时的考虑,是觉得私立学校小班化教学,对学生不会像公立学校那样苛刻。当时云祥奶奶也在珠海,听说孙子要留级重读,感觉特别没有面子。每天都说:“儿子都是留学生,现在孙子倒成了留级生了”。小云祥特别难为情,但洪秀平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告诉儿子,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做人就要有志气。

似懂非懂的小云祥还算争气,去了恒隆小学后成绩一直很好。洪秀平坦承,当时也不知道是儿子的成绩真的因为重读一下变得很好了,还是这家私立学校学生为了招生方便,常常让学生考高分,落得个大家皆大欢喜。

一直到云祥小学毕业,需要选择初中,考验又来了——珠海八中是所普通中学,但是离家近,走路五分钟即可。一般家长都希望孩子进重点中学,但洪秀平对重点中学并不特别感兴趣。他觉得重点中学对学生压力太大。他本人就是从杭州普通中学考入大学的。他高一时勉强进了重点班,可是垫底的感觉实在太差了。最后他选择离开重点班,进入文科班。当时重点班老师很为我惋惜,因为文科班谁想去都可以去,有人甚至说文科班是“混课班”。不过,洪秀平后来奇迹般的从文科班考入了大学,成了一匹黑马。他总结的经验就是,在文科班自己反而更有信心了,就会越发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

不过,进珠海八中对云祥来说得过一道坎——他原来珠海十小的同学基本都进了八中。云祥读初一时,他的同学已经在读初二了。这些同学原先并不知道他留级重读了三年级,现在一切都无法隐瞒了。云祥的面子上能否过得去?让洪秀平对儿子刮目相看的是,云祥自信心十足地说:没有关系,我可以面对。这点让洪秀平一直骄傲到了今天,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成绩。在他看来,这才是儿子真正的成长。

进入普通中学珠海八中,曾经的留级生云祥成绩非常突出。全年级500多名学生的考试与比赛上经常名列前茅,还总代表八中参加珠海奥数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校长和老师都夸奖他,以前的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并且尊敬他。

2008年夏天,云祥和妹妹云奕随妈妈一起搬到天津,转入妈妈任教的天津泰达国际学校就读,从一个全中文学校进入全英文授课的学校。不过,洪秀平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担心儿子能否适应了,自信心几乎“爆棚”的大男孩已经学会自己克服种种障碍了。在泰达图书馆英语角,云祥坚持做了三年志愿者,当小助教一直到去美国读大学为止。

总结儿子的成长,洪秀平今天心里充满了感恩,有太多人都影响和帮助了他。

洪秀平非常重视亲情,每次回到杭州总要带着孩子走访亲戚。云祥的表姐们都很优秀,有的在澳洲拿了双硕士,有的在澳门大学读研究生,还有一个前年进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这些都是身边优秀的样板。云祥在哥伦比亚的大姨父是一位物理学教授,曾在美国和欧洲获得过硕士和博士学位。

此外,因为平和英语学校的关系,云祥身边一直有很多国际朋友,证明了中国传统故事里“孟母三迁”的智慧——在珠海时,多年相邻的美国朋友Robin Losey是哈佛毕业生,启蒙了云祥对科学的探知欲;后来的印度老师Navid Aminian学的是物理专业,带动了云祥对物理的浓厚兴趣;美国朋友Alan Fryback 在英文阅读和写作给予云祥很大帮助;洪秀平的美国干妈Jene Bellows也对云祥、云奕兄妹很大影响。

在洪秀平看来,已与自己离异的云祥妈妈其实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一是优秀基因的传承,二是身体力行的教育,三是她去天津泰达国际学校任教而给孩子带来的免费就读机会。每个家庭都应该给孩子提供最坚固的信心保证,这是为人父母者的第一责任。

麻省理工中国面试官:好奇心与责任感最重要

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顶尖名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确培养出一大批高智商的孩子,他们如何才能进入麻省理工这类以创新为最高价值观的名校?

蒋佩蓉女士现在担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面试官,她表示,麻省理工看重的学生,肯定不是只会考试的那种。在微信中,她曾经和周骏健及洪秀平两位家长这样谈起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与价值观——

“与MIT的使命一致,愿意经过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请记住,有许多办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不会期望一个15岁的申请者能治愈世界上的疑难杂症。游说参议员改变不良政策是改变了世界,给一个小孩补习数学同样也是改变世界。”

另外一位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面试官石岚女士应邀来到杭州,向我们娓娓道来她十年来参与的上百例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面试故事,从中也可看出麻省理工所代表的美国顶尖名校选择学生的标准——

“每年能进MIT等名校的学生非常有限,但教育其实不局限在课堂上。特别是现在有了IT的支持后,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共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同,MIT和Harvard合作的公开教育平台正在为此努力。更值得我们一起去努力的事情,是通过对MIT学生、家长、校友、教授的系列访谈,通过他们具体的事例和故事,来探讨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弘扬MIT创新和务实、融汇科技和人文的精神。这样,即使99%的孩子进不了MIT,他们依然可以带着好奇心、使命感、爱和慈悲去探索和学习,为这个世界带来有益的改变。

“从周东亮和洪云祥的故事可以看出,他们的成长与道路其实非常不同。麻省理工想要的其实就是这样非常不同的孩子。说到选择标准,我们第一要看孩子有没有梦想,有没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无论科技、人文、地理、历史还是自然,你一定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这才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在今天,所有的知识系统都在不断更新,驱动力就是好奇心。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南京男孩,超级喜欢发明创造,他在SKYPE上给我展示他的很多作品,有机器人,有3D打印机,还有其他很多意识很先进的发明。看得出来,他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很强,也想用自己的发明给周边带来有益的变化。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张,学习之外还要花三个小时看各种科学信息,在论坛里和志同道合者交流。在我看来,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今后要做什么。

“第二点选择标准,就是要看孩子有没有责任感。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不是只为自己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你要怎样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也需要有帮助别人改变身边世界的责任感。这方面我遇到的例子,是一个上海女生,她初中时做了小记者,采访了很多人,与人沟通的能力非常强。不用很长时间,她就能激发你的谈话兴趣,她也非常善于探究人的内心。我在面试时问她,在她的采访经历中,有没有一个故事特别能触动她,让她想去帮助别人。她想了想说,有,是杂技团里的小孩子。那是些她的同龄人,训练很苦,家境很难,但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选择。看到她的眼神,能感觉到她的成熟超越了她的年龄。显而易见,这种责任感来自于她的观察与思考,还有广泛和深入的阅读。她是个有思想的女生。

“那么,除了好奇心和责任感之外,其他品质也很重要。比如主观能动性,在这方面中国孩子总体比较弱,因为凡事基本上父母都安排好了,教育体制给的选择余地也不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主动性非常强的孩子,他们总能创造自己的机会与资源,不管成败都能获得很多经验。对于那些懂得主动利用身边优势的学生而言,MIT的资源几乎是无可比拟的。MIT喜欢那些有成功的野心与计划,但也不怕失败的人。只有承担过风险的人,才能真正学会拥抱变化。因为风险虽然常常导致失败,但它同样也会带来成功。如果你持续保持专注、不放弃,梦想最终会实现。

“再就是团队合作能力。面试时,我们经常会让孩子讲讲他与周围人如何互动,他和同学、老师、父母以及社会上其他人如何打交道。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碰到这样的故事,就是这个孩子很棒优秀但最后未被录取。因为不是成绩好运动好或担任过学生领导职务就行,还要看你在团队中如何表现以及你能给社区带来什么什么样的文化。MIT由各行各业优秀的人共同组成。这里的人互相照顾,能主动为他人解决困难,这样才会形成合力。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团队增添一些有趣的因素,无论是美妙的气质、幽默感,还是令人信服的个人经验,亦或是个人的天赋、才智、兴趣和成就。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团队,能相互激励。所以,不要把与你同时期申请的同学当成对手,你们应该是队友。

“身为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面试官,十年来也差不多见过上百个中国孩子。要我说,所有决定要申请麻省理工的孩子,学业成绩一定都很好,也都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但我上面所说的好奇心与责任感还是表现不足够。有些孩子是被动的选择,是随大流的心态,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总体来比较的话,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比较谨慎,但在长期竞争环境中出来后都很自信,知识面相对较窄,他们大多时间都忙于做竞赛和功课了。国际学校的孩子视野相对开阔,见多识广,去过的地方也比较多。很多公立学院的孩子会喜欢谈论自己对中国社会的责任感,会谈很大的事情与话题。国际学校孩子谈大概念的就少很多,往往从内心兴趣与个人志向上谈得较多。其实这也无关好坏与价值评判,只是一种简单的对比,说明教育模式与切入点不同给学生们带来的不同影响。”

留学小贴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看了周东亮和洪云祥两个“麻省理工的中国孩子”故事,我们大概了解了一些美国顶尖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也知道了中国孩子其实想进到麻省理工这样的名校并不容易。

回首整个求学过程,周骏健认为儿子高二之后直接去美国读高中这个决定非常有价值,直接拉近了自己和麻省理工学院之间的地理、心理乃至文化三种距离。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他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那些想让孩子去留学的中国家长们:

之一,去美国之外,去英国也好。对很多成绩相对不那么好的孩子来说,去英国读中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英国教育体制与中国和美国都大不一样,可以扬长避短只选自己擅长的科目。英国中学A-Level成绩号称“金牌文凭”,能申请包括欧美澳以及中国香港在内的全球上万所大学,性价比非常高。还有,就是英国100多所大学有将近20所进入“全球TOP100”,而美国4000多所大学只有将近40所进入“全球TOP100”。一个是20%,一个是1%,在哪儿更容易进到顶尖名校?不用说你也知道。

之二,有条件出国,就早点出国。美国高中是四年制,9-12年级。越早去就越能适应学习环境,前面打好基础实现完美融合,等到11年级12年级再专心拼成绩。要知道,无论如何,美国顶尖名校还是更倾向于录取美国人的,比如洪云祥。如果你没有美国护照,那就直接从美国高中去申请吧,也算是一种优势。

之三,到底去哪里,提前早规划。家长和学生不要盲目地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路上不成功的例子也俯拾即是。出国不是小事,留学是项投资。一定要提前几年就做好人生规划。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在哪儿,将来可能的职业是什么,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就业……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个女孩的故事就是这样,爸爸一定要她学建筑设计,可她真心不喜欢,国外读了三年没毕业就回来了,说死说活还是改了专业去学营养学去了。你说这是不是浪费?

之四,国内做申请,千万别造假。从国内申请国外大学的高中生,一定要擦亮眼睛擦亮心,选择专业的正规留学机构,千万不要使用模板式的推荐信、模板式的文书材料等等。这种东西负面作用很强,对视诚信为第一美德的美国大学来说,就是毒药。现在很多美国大学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中国学生敞开大门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发现中国人“过于聪明”了,总是想方设法要蒙混过关。

之五,低龄去留学,还可全托管。敢把周东亮送去美国读高中,周骏健的底气在于知道儿子听话,也知道儿子能管好自己的时间与生活。只是,这种独立自主的能力在中国孩子身上太过稀罕。所以留学生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都在于缺少监督,自我放松。有的孩子读了几年一直都在语言学校里混着,还有的最终文凭也拿不上只好灰溜溜地回国。周老师建议,初高中学生家长们还可以关注一下“全托管”这种留学新模式,国外的生活、学习、游学等等都有专人管理,连零花钱都由老师统一发放。这种留学服务会让家长更放心,也让孩子更安心一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绿雪芽”杯全球征文大赛颁奖仪式今天在福鼎市太姥山绿雪芽白茶庄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