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硅谷:麻省理工的创业体系

2012-11-20

浏览次数


国内高校是否也应像麻省理工一样建立创业体系呢?

如果有一所大学在造就无数科学家的同时可以产生同样多甚至更多的企业家,那么这所学校应当就是拥有150年历史,被誉为世界工程殿堂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据该校创业中心负责人Bill Aulet教授介绍,MIT的校友在美国成立了25800多家公司,雇员多达330万人,每年的全球收益高达2万亿美元(约合12.7万亿人民币)。如果将所有MIT校友创立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将排在全球的第11位。

是怎样的创业环境使得一所大学可以对美国甚至世界有如此大的影响?

这周末举行的首届麻省理工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MIT·CHIEF)上,该校Deshpande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Charles Cooney教授解释了MIT创新创业的环境。

上图:Charles Cooney教授在首届麻省理工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演讲

点子到公司

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认为自己的点子可以改变世界。而像其他科研机构、高校一样,MIT的点子特别多。然而这些点子要通过不断的筛选,进而导向市场,在市场和金融的共同的作用下成为公司,最后实现成长。但这些源于实验室,源于学术的研究是基于好奇、创造知识、填补认知空白,而非商业化。因此,实验室的成功与商业市场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

MIT的各种组织形成了学校内部的创业体系:从最初期鼓励发明创新的Lemelson项目,到负责申请专利为初创公司发放牌照的审批部门(TLO),帮助改善商业企划、组建公司的Legatum中心,通过匹配业内人士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长期指导的服务机构,以及贯穿始终的创业中心。正是这一生态体系架起了一道桥梁。

Cooney教授认为这一模式可以简化为“选择”-“导向”-“连接”。当发现好的点子,学校会拨小笔的补助金(Ignition Grant)帮助其完善科研降低技术风险,当点子成为发明,学校会再拨一笔更多的津贴(Innovation Grant),通常是几千美元,帮助这个想法找到对的市场,这时学校会提供培训导师激发创业的热情(Catalyst Program)。这一周期通常需要23年。之后,为了同时降低技术和市场带来的风险,也为了项目更有吸引力,学校会为这一创新连接外部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风险与冒险

在来到Deshpande科技创新中心之初,Cooney教授就为自己定好了目标:“我将要给出的大多数资金都不会成功。”在他看来风险并没什么,而10年来Deshpande科技创新中心有着巨大的成功。中心最初建立时有着2千万美元的资金,Conney教授和他的同事用1千多万美元补助了90个项目,其中26个项目建立了公司,吸引了3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剩下的64个公司呢?“这些公司正实现了我的个人目标:并非100%的成功,要承受风险,才能学到更多。”Conney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让90个项目都发展成公司,他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他要找到的点子是对社会具有革新和巨大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有超过300名教授和学生参与,吸引了200多家风投和企业家的合作,创造了超过400个工作岗位。

要想成功的把学术研究转化成商业影响力,Cooney提出了6个必须满足的条件:

? “点子”需产生于基础科学的平台,这才是大学的根本。MIT每年的基础研究经费可达几亿美元,这些资金来自于联邦政府补贴、公司赞助等等。

? “点子”应当是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先理解哪里有问题,哪里才会有市场。

? 把研究创新推向市场时,同时需要资金和指导来弥补对客户和产品定位的了解不足。

? “内部生态体系”促进并回报创新的风险。一个学校如果只有唯一的补贴项目,一次商业企划大赛,或是只有创业中心,单独的匹配导师项目,这些都远不能够达到相互补充发展的效果。

? “外部生态体系”支持,培养并吸收创新的想法。

? 拥有冒险精神和洞察力,能够执行想法的企业家。

Cooney教授说MIT的使命就是吸引聪颖有抱负的学生,在教育他们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同时让他们拥有打破学科界限的自信,将他们研究的成果转化成学术、社会和商业的影响力。为此,MIT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撑并延续创新和创业的体系,并不断寻找能够让这一文化延续的外部力量。

MIT都还要继续致力于创业教育,国内的大学是否要做的更多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福布斯中文网http://www.ForbesChina.com/ 说明: 冯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麻省理工:创业工厂的奥秘